“绿荫菌影——共绘京郊产业新画卷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
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厚植爱农情怀,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,发展现代化绿色农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2024年8月4日,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“绿荫菌影”实践团在张国庆、张薇薇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
上午,实践团抵达平谷区挂甲峪村科技小院,与当地村委进行对接座谈,并对挂甲峪村林下栽培情况进行调研。调研交流发现当地目前暂无较为成熟的林下食用菌栽培体系,并且通过座谈发现地存在问题主要是赤松茸采收时间和销路的问题。
挂甲峪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22万亩桃花海的核心地带,村周青山环绕,林地面积2.456平方公里,森林覆盖率超过90%,通过到田间调查发现,挂甲峪村林下郁闭度高,是适合种植赤松茸的。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沟通,团队将提供林下食用菌栽培配套技术,同时结合当地观光休闲旅游业助力其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。
实践团队到科技小院参观,科技小院虽小,却是连接高校学府与田间地头的重要纽带,了解科技小院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、不断壮大的成长过程,感悟农科学子的使命担当。



实践团队前往桃枝源食用菌林菌高效循环“博士”农场,对赤松茸栽培原料样品进行采集,调研桃枝废弃物发酵料发酵情况,生产规模、生产进度、原料来源。

下午,实践团队抵达顺义区龙湾屯镇集体林场,调研林下栽培竹荪的情况。目前竹荪目前整体发菌良好、菌丝强壮,畦面已长出现原基和竹荪蛋。在调研过程中种植员问到“有部分任然没有出菇现象,是否就是失败不能要了”,随后实践团队老师用手直接扒开表面泥土,查看菌丝生长情况,回答到“这是正常现象,菌丝仍在生长,且状态良好,未出菇只是菌丝尚未长满,只要管理得当长满后是可以正常出菇的”,种植人员听到老师回答,瞬间就像吃了定心丸安心下来。


本次实践过程中,充分利用自身食用菌专业和学科优势,调研当地食用菌发展实际情况,致力于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,协同当地乡村产业振兴,建设美丽乡村,全面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。